湖泊科学
主办单位:中国科学院
国际刊号:1003-5427
国内刊号:32-1331/P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19696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水质稳定技术概述

  摘 要:本文通过对水处理技a术及结垢与阻垢,金属腐蚀与缓蚀机理的介绍,阐明应重视水资源的保护,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,提高水质与水的利用率。

  关键词:水处理技术 结垢 阻垢 金属腐蚀 缓蚀机理

  一、水处理技术简述及处理意义

  水是人类有限的宝贵资源,水是生命的源泉,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,其作用之大不言而喻,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。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,工业用水量日趋紧张,用水矛盾也日益突出。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,提高水质与水的利用率,已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问题,国家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,在《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》中规定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,其中,在工业污染源中,废水占很大比例。

 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,水资源总量为2.8万亿立方米,占世界第六位,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,列世界第八十八位。根据统计,我国年实际供水量5000亿立方米,工业用水占十分之一,其中冷却水用量最大,占工业用水的70~80%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,水质逐渐恶化,硬度、碱度越来越大,地下水位大面积、大幅度下降,而工业用水量日益增大,新工艺、新技术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
  循环冷却水在工业用水中所占70~80%的比例决定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。循环冷却水是将经过换热设备的水通过冷却塔降温后循环利用,通常把浓缩倍数N作为循环水的一个重要指标,N值的大小决定水的重复利用率高低,冷却水经循环利用后,大大节约了用水量,但由于冷却水不断蒸发,水中盐类被浓缩,出现严重的腐蚀、结垢和菌藻滋生,导致系统管道堵塞、腐蚀穿孔,使设备换热效率大大降低,检修频繁且威胁生产正常运行,因此,必须在冷却水中加入阻垢缓蚀剂、杀菌灭藻剂及配套的清洗剂、预膜剂、分散剂、消泡剂、絮凝剂等化学药剂进行处理。这种加入化学药剂来防止结垢、腐蚀、菌类滋生的一整套水处理技术称为水质稳定技术。它包括:预处理、清洗、预膜、水质稳定和杀菌等工序。利用水稳技术,不但可以使循环水系统正常运行,消除腐蚀、结垢、菌藻三大弊病,提高设备换热效率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而且可以通过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(可提高到3~5倍),节约补充水80%左右,同时可大大减少排污水量,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。

  二、结垢与阻垢、金属腐蚀与缓蚀的机理

  1.结垢与阻垢机理

  我们知道,在原水中存在如下化学平衡:Ca(HCO3)2≒Ca2++2HCO3-≒CaCO3↓+CO2↑+H2O

  Ca(HCO3)2的溶解度(263mg/L)比CaCO3大100多倍,随着原水进入循环系统,不断被加热,CO2不断逸出,使平衡向右进行,而CO2不断逸出还造成另一个结果:即PH值不断上升,此时就会影响到水中另一个平衡,即:Ca(HCO3)2≒Ca2++2HCO3-HCO3-≒H2++CO3-水中PH值越高越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,即CO32-浓度增加了,使下面一个化学反应更为有利:Ca2++CO32-→CaCO3↓。在循环冷却水中,水被加热,温度升高,就有CO2分散逸出,水被蒸发而浓缩,由于温度升高,CaCO3溶解度下降,溶液中PH值升高,使CaCO3容易析出而沉淀,最后形成垢层。

  根据近代结晶生长理论,一般常温下,如果水中仅有CaCO3,即使其浓度比饱和溶液高出150倍,CaCO3也并不析出,而在溶液中投入晶核,特别是Fe3+的存在,则CaCO3迅速沉淀析出,而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,由于铁的腐蚀Fe3+是必然存在,因此原来可以不析出的CaCO33的过饱和溶液会很快在管壁析出成垢。在生产实践过程中,根据大量生产实践和资料提出一种假设,即CaCO3垢的形成是由于固体质点按一定方式碰撞的结果。CO2逸出,PH值上升,使CaCO3很快析出形成CaCO3的微小晶体,这种微小晶体在水溶液中由于热运动(布朗运动)不断相互碰撞和金属管壁也不断碰撞,提供了晶体生长的机会,使微小晶体不断生成大晶体。要形成CaCO3大晶体,必须构成它的小晶体以按严格确定的排列次序为特征发生碰撞才行,也就是说,要形成CaCO3垢层,CaCO3小晶体在水溶液中要按一种特有的次序集合或排列才能形成。

  2.分散阻垢剂的阻垢机理

  阻垢机理,是由于以下几种效应所致:

  2.1络合增溶

  由于有机磷分散阻垢剂酸盐与冷却水中的Ca2+、Mg2+离子能生成稳定的络合物,因而减低了水中的Ca2+、Mg2+离子浓度,由此在冷却水系统中沉淀析出CaCO3垢的可能性就减少了,这就是络合增溶。

  2.2开尔文效应

  前面叙述到CaCO3垢的形成,要形成大的CaCO3晶体,水溶液必须是CaCO3的过饱和溶液,同时小的CaCO3结晶必须按严格次序不断地碰撞。分散阻垢剂不仅能和水中的Ca2+、Mg2+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,同时还能和已形成的CaCO3晶体中的Ca2+、Mg2+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,包围CaCO3,使CaCO3小晶体难于按严格的排列次序进行碰撞,从而不生成CaCO3的大晶体,使CaCO3保持在微小晶体范围之内,由于微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性能较大,因而不易结垢,这种提高晶体颗粒的溶解性能的效应称为开尔文效应。

  2.3晶格歪曲

  分散阻垢剂对CaCO3垢层起抑制作用,主要是对CaCO3垢层晶格生长起着干扰作用,使CaCO3晶体结构发生很大畸变,并且CaCO3晶体不在继续按规律长大,或者说CaCO3晶格结构被歪曲了,从而产生了一些较大的非结晶的颗粒,这种非结晶的颗粒容易被水流冲刷分散而随水排出,因而在循环水系统中就不易结垢。

  3.金属的腐蚀与缓蚀机理

  3.1金属的腐蚀机理

  材料和周围介质相作用,材料受到破坏或性能恶化的现象称为腐蚀。就水系统的腐蚀而言,主要是金属在水中的腐蚀,其主要类型是电化学腐蚀,对腐蚀影响最大的是溶解氧,通常称为溶解氧腐蚀。另一种最常见的引起腐蚀的物质是水中的溶解盐类,其中以氯化物为主。以碳钢材料为例介绍微电池腐蚀、电偶电池腐蚀和浓差电池腐蚀三类。

  3.1.1微电池腐蚀

  碳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素体和渗碳体(Fe3C)。铁素体是一种立方晶格的纯铁,而渗碳体是一种铁碳化合物。碳钢浸入水中后,两者之间由于电极电位不同产生了电位差。铁素体的电极电位较负是阳极,渗碳体的电位较正是阴极,这一体系具备了电池的第一必要条件。其次,这一组分又是互相均匀地紧密地交叉排列在一起的电导体,因而构成了电联接,自由电子可以从阳极铁素体自由地流到渗透碳体上。第三,水是能导电的,水中的溶解氧能在渗碳体的表面吸收铁腐蚀时释放的电子,从而使腐蚀过程能够连续进行。其作用过程如下:

  阳极(铁素体)反应:Fe→Fe2++2e

  阴极(渗碳体)反应:O2++2H2O+4e→4OH-

  Fe(OH)2→氧化Fe(OH)3→脱水Fe2O3·H2O

  3.1.2电偶电池腐蚀

  不同金属偶合,也会产生电位差,形成电偶电池腐蚀。以碳钢和不锈钢为例,碳钢为阳极,化学反应为:Fe→Fe2++2e,不锈钢表面,发生如下阴极反应:O2+2H2O+4e→4OH- ,电池电偶腐蚀有如下规律:当不同金属合成组成电偶电池时,电位较负的金属将成为阳极,其腐蚀速度较丰偶合时为快;而电位较正的金属,成为阴极,将受到保护而降低腐蚀或停止腐蚀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湖泊科学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湖泊科学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